2017年9月胡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大陆房价上涨推动中国大陆富豪增多,但由于房价太高,千万富翁也为房贷压力而感到焦虑,甚至不敢生孩子。*

近日,有陆媒发文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显示,8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2万元,其中,上海、北京接近4万元,上海以39791.85元位居全国首位”。因此,陆媒得出的结论是,“消费水平高,得益于其收入水平高”。

就在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1个省份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上述支出相呼应的数据显示,“10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水平,其中,上海、北京逼近6万元,上海以58987.96元位居全国首位”。

在对比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之前,亟需指出陆媒在上述因果关系上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居民的消费支出越高,即花的钱越多,是否就意味着消费水平越高。不难发现,“水平”一词中其实还包含着质量、品质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把钱花出去,这还体现不了水平;关键是,花的钱能否满足人的需求以及给人带来同等价值的体验和享受。

这恐怕就得从官方进行统计的“居民消费支出”这个概念说起。陆媒提到,“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可见,这个数额庞大的支出不过是老百姓用来解决生存问题的。要不花这笔钱,老百姓可能都活不下去。

既如此,我们是否就该深究一下,相对于6万的高收入,北京、上海人要花掉其中的2/3,还只能用来维持生存,请问这是个啥水平?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显然不该引以为傲,而是应该质问惊呼,中国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为何会贵的如此离谱?想想高于国际标准的工作时长,想想没日没夜的加班苦干,想想节假日上班被赖工资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中国人难道不会觉得辛苦一年的收入只能用来解决温饱有点太亏?在养老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等好几座大山的压迫下,这种消费水平能让中国人觉得“喜大普奔”?

此外,从“消费支出”的分配来看,占比前两位的也正是食品烟酒和居住。“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增长4.3%,占比为29.3%”;“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107元,增长9.6%,占比为22.4%”。可见,中国人一半的花费都用在了吃和住上。

房价高、房租贵由来已久;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人即便花大笔钱吃饭,似乎也没吃进自己的肚子里。食品后面若非得附上烟酒一项,就不免让人想到,不少中国人恐怕得从自己的嘴里抠出一部分口粮用来请客送礼、为自己的求职、晋升、谋财获利打点关系。在一个极度依附权力、完全仰赖关系的畸形社会,这种想像并非是无端猜疑。对此,我们难免要唏嘘感慨,中国人这日子过的,怕是连吃也吃的不踏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但凡涉及基本的生活所需,由于关系到民生大计,一般都会被政府纳入到社会保障之中。也就是说,在一个正常社会,替老百姓管理税收的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让老百姓在基本的消费支出上犯愁。而如今,一个月要把2/3的工资拿出来保证自己有饭吃、有房住,能勉强活着,请问中国人犯愁吗?这简直就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节奏嘛!

中国人这么犯愁说明了什么?很显然就是中共在几十年的执政中,根本就没有把民生保障当回事儿。就拿这个消费支出来说,老百姓花的多,很可能就是因为物价持续高涨,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这类话题也一直是专家、学者致力于探讨、分析的焦点问题。只是如今,陆媒的一句“消费水平高,得益于其收入水平高”的歪理就把这一核心问题给盖住了。

在中外专家提到的那些导致物价高涨的要素中,税费占比高其实是最突出的问题。“吃一口有半口税”,已是老百姓从领导口中概括而成的一句民谣了。若论数据,郎咸平在2011年所讲出的那句“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就足以让人清楚的感受到,中国人一旦掏钱买单,消费的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也不是由拥有物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而是即将被政府以各种拨款名目放进贪官小金库的税收缴纳体验。

一想到中国人百元大钞花出去,只是感受了一下交税的成就感,是否会让人感到欲哭无泪呢?而无泪,只是因为流出的早已不是泪,而是血汗。被榨干了血汗的中国人,真能无比自豪的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了?替中共站台的媒体在愚民之前,恐怕得先过过脑子吧!

作者:颜丹

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