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周日公布,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其中取消对国家主席任期的限制,最为外界瞩目。消息传出后,中国官媒予以热烈赞扬,社交媒体则出现一片反对之声,更有异议人士致信全国人大,呼吁否决修改宪法的建议。另有分析认为,在中共现行体制下,习近平集中权力加以整治从政治学角度无可厚非,关键是集中权力以后怎么做。

修宪后 习近平会怎么做?

周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外界公布有关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提到,拟从宪法中删除中共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表述。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认为,当局不过是公布一个过去没有公布的事实。鲍彤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是为所欲为的,而且不管他怎么为所欲为,大家都是必须绝对服从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中国怎么走、中国就必须怎么走。”

河北媒体人朱欣欣则表示,在现行腐烂不堪的体制下,很多事情无法进行。习近平想改变此状态,试图集中权力加以整治,这从政治学角度看无可厚非。

关键是权力集中之后怎么做,朱欣欣分析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性就向很多老百姓担心的那样,害怕他搞个人独裁。但是要恢复到文革时代的个人独裁,很难。第二,很可能习近平搞不成个人独裁,被体制所同化,最后不了了之。第三种可能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在国内外压力下,习近平不得不利用他的权力,领导中国走向民主化,走向改革开放。当然从这几年形势来看,大家还看不到习近平有进一步改革的迹象。”

修宪建议预计一周后通过

英媒BBC报道,官方公布的修宪建议将在3月5日召开的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在中国,纸面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程序为:全国人大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经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之后再由人大进行修改。

但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修宪的动机,还是修宪的程序,政治导向都过于浓厚。

路透社发表的长篇报道指出,“修改宪法需要得到中国全国人大的通过。而中国人大充斥着因为忠于中共而被挑选为人大代表的人。这就意味着宪法修改提议不会被人大阻止。”

预计,一周后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将通过上述修宪建议。

预计,一周后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将通过上述修宪建议。(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官媒唱好被批语无伦次

《美国之音》报道指出,中共以及其他共产党国家的最高领导终身制无一例外地造成灾难。

显然,中共当局早己料到删除国家主席、副主席“不得连任多于两届”的规定,会令中国公众产生担忧、厌恶、憎恨,并为此提前做了应对的准备。

在有关修宪的建议公开后,中国官方媒体对此予以热烈赞扬。官媒《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评,从对敌斗争的高度来论证修宪的必要性。

文章称,“中共领导国家早已是中国的现实。准确说,宪法的这个条文不是写出来的,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是中国人民走出来的。宪法序言中一直有相关表述,但是当依然不断有少数力量在境外势力支持、鼓动之下试图挑战这一原则时,将它写入宪法总纲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修宪行动。”

《美国之音》对此表示,在中国国内外众多观察家们看来,《环球时报》这一社评显然充斥着语无伦次。人们无法理解,《环球时报》所言的中国的宪法的相关条文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是中国人民走出来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国内外的法律专家和宪法专家也从未发现人类历史上有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或人民走出来的宪法。

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掌控中国一切政治权力的中共当局想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不管中共当局的做法是否在理。

民间反对修宪 当局启动审查机制

与官方一片唱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网友或明或隐地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其反对之意。有大陆网友表示,“段子之下掩盖的,是大家一片恐慌。”

有网友在微博和推特上指出,消息公布后3个小时内,百度网站“移民”关键字的搜寻指数从69暴增到300多,晚间更突破600,搜寻频率暴增10倍。“移民”一词在百度上一度被禁搜。

对于民众的反对之声,微博启动了审查机制予以应对,大量的微博帐号遭禁言甚至删号。也有网友接到所在企业共青团团委通知称,中央关于修宪有以下三点规定:一,不能妄议,不能在朋友圈、自媒体、群里、微信里发表关于修宪的看法和说辞;二,在课堂上不能出现相关的说话,不向老师发问也不主动挑起相关话题;三,不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如果参加其他学术会议,不要就这个问题提问或发表意见。

异见者上书人大 反对修宪

26日,北京异议人士查建国向全国人大发表公开信,对修宪建议提出反对意见。查建国认为修宪是非常重大问题,作为公民有权利参与和发表意见。查建国提出3点建议:废除宪法序言、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列入修宪议案、有关国家主席任期的表述调整不写入修宪议案。信中表示,宪法是稳定的,不能每上任一个领导人就把相关主张写进宪法序言。

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则致函55名北京市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在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否决关于修改宪法内容建议中的废除国家主席限期制建议。

看中国记者陈秋颖综合报导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