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喜欢使用的微信圈流传一则笑话:“儿子问母亲:为什么淘宝网页给他推荐一堆蚯蚓?妈妈回答:你爸去钓鱼了。”事实上这不仅是一则笑话,而是显示“大数据”(Big Data)应用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个人隐私权的隐患。

大数据最典型的应用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其概念是近十余年来广泛用于企业资料分析、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和统计应用的结合技术。如网路搜寻就是应用大数据将全球海量的数位资讯(或数位垃圾)中快速找出最可能的答案,呈现给搜索者。

加州州立大学富乐屯分校电脑科学系教授陈君仪博士(Chun-I Philip Chen)表示,大数据最典型的应用可能就是在市场行销的广告投放,透过个人在网路上的搜寻、交易记录,获取购物模式,针对个人需要发送广告。陈博士以自己购物经验为例,他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防毒软体后,就会出现类似的推荐商品,或显示买了这款防毒软体的人还买了什么商品,当防毒软体的使用期限快到了,还会收到不同牌子、新的防毒软体的推荐。

陈博士认为大数据的发展已不再是针对一群人,而是趋向个人化。从电子邮件、脸书、推特等网路资料中收集个人活动记录,检索海量数据中的关键字,分析行为模式,推测出个人喜好、习惯,做出准确分析。所以微信圈流传的笑话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淘宝及众多电商都要求使用者放弃隐私权,这可能导致个人在微信上的聊天立即被厂商利用来推销商品。(微信截图)

陈博士举了大数据应用在消费模式判断中的经典案例:沃尔玛超市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星期五的尿布与啤酒销售量都偏高,推测是因爸爸们会在周五晚上下班后去买尿布,到了超市后又顺便买了啤酒看球赛。于是,沃尔玛决定将啤酒摆放在尿布专区旁,在购物惯性驱使下,第二个月沃尔玛贩售啤酒与尿布的营业额增加75%。

大数据深入每个人的生活

大数据根据个人行为做出的推测已深入每个人的生活,这种推测不只是在实体商家,网路购物中更是广泛被应用。陈博士表示,过去传统的记账方式很难找到尿布与啤酒之间的关系,但有了大数据的运算,很容易在资料与资料之间找到潜在关系,发现趋势。所有的资料(Data),如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网页搜寻记录都可以透过大数据来汇出模式(Pattern),他说:“大数据时代,走过就会留下痕迹。”

不过,陈博士也表示,大数据做出的趋势分析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但资料越多,正确性就会越高。目前利用大数据预测的分析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准确性,但他认为未来会越来越高。

申办淘宝会员时都必须签订一份隐私权声明及隐私权政策,其中提到,为了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淘宝会根据“流览及搜索纪录、设备资讯、位置资讯、订单资讯,提取您的流览、搜索偏好、行为习惯、位置资讯等特征,基于特征标签进行间接人群画像并展示、推送资讯”,这些同意授权的个人资料就是大数据的分析来源。

淘宝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提示(微信截图)

个人隐私权被侵犯?

大部分不明就里的使用者皆会选择同意,甚至没有仔细看条款内容。但一名网友细看条款后表示:“会员认证要求提供的东西,每个都能具体查到你这个人,这就真是在裸奔了,由这些查到家人朋友资讯大概也不是难事吧?而且这是个人资讯的协定,点了同意,淘宝对这些资讯就有使用权了。想掌握这么多的用户资讯,突然感觉淘宝野心好大,害怕。”

公开个人信息。(微信截图)

也有人在微信圈中分享自己被淘宝侵犯隐私的感受:“我百度搜过的也就算了,聊天记录真的不能忍了。最可怕的是有次跟朋友吃饭说这个日式键盘好好看,想买一个,回去淘宝就推给我了。”

针对上述情形,洛杉矶律师周正烜表示,通常软件、手机APP都会要求使用者签下同意声明,其实这些声明很可能就让自己放弃了个人隐私权。他认为淘宝利用关键字去搜寻大数据,并非针对个人窃听,只是从使用模式上分析,这些产品推送会促使人购物,但同时也让使用者觉得无所遁形。

周律师认为,无论是使用支付宝、微信这些功能都是免费的,消费者或许该想想:“为什么让你免费使用呢?”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开发商也得赚钱,这些免费的应用程式获取大量个人资讯,透过大数据分析得到更多利益,所以对商家而言值回票价,而消费者也都自愿签署了放弃权益。

仔细阅读用户使用权限

据中国媒体报导,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在重庆酒吧消费也没有使用支付宝。引起网民一阵哗然,支付宝也在微博紧急回应,表示“每个人在支付方式上的选择都是自由的,也都是应该被尊重的,自己的员工也不例外”。

但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支付宝连最私密的消费习惯都知道!不只绑定身份,消费习惯的统计可以判读各人特质、兴趣、爱好等等资料”“显然马云并不想走过留下痕迹”。

《纽约时报》曾报导,Alphonso软体开发的多种游戏都会利用智慧型手机、麦克风监听电视广告和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信号,随后将这些数据与用户所在地点或正在观看的电影联系在一起,即使在没有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手机仍可以继续监听。

目前,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都制定了规则,当应用程式想要获得麦克风权限时必须申请用户同意。但大部分用户,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允许应用程式获得这些权限,尤其是儿童。周律师提醒读者要仔细阅读这些使用条款,但随之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若不签名同意,就无法使用这些应用程式的服务。

来源:大纪元记者徐绣惠洛杉矶报导

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