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刊文指,中国大陆推迟经济改革导致经济停滞对全球经济的威胁要超过英国脱离欧盟。有评论指,中国政府虽然提出进行“市场化”改革,可是一旦政府认为经济状况不稳定,就会加强对市场的干预。
 
20160714073325322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2日刊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的文章说,人们对中国落实经济改革目标的希望正在消退,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会陷入类似日本自1990年代起陷入的经济停滞。中国经济转型一旦失败,将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远超过英国脱欧带来的威胁。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很多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改革目标,称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帮助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些目标迄今只落实了一部分,如在税收体系方面有一些改革,而更多的改革目标还有待落实。
 
英国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钢博士7月13日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中国政府并没有拖延经济改革的步伐,不过,实施改革的难度很大,需要时间。
 
“一定是需要时间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搞这种类型的改革,难度非常大是可以预料的。它本身经济量这么大,参与的省份这么多,影响到13亿人口的生活和工作。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度,原来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也好,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好,不管什么因素,这种转型不可能说中央今天出个政策,然后明天我们来评价它的结果。一定要有时间。”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认为,中国大陆需要更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则,在更广泛的领域让市场决定价格,减少国营企业的垄断地位,即更多的市场化。中国的十三五规划认识到,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不能让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的经济大国。但是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经济目标相反,在十三五规划中,政府在经济中扮演了更多角色,特别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比如由政府做出决定支持和投资哪些高科技产业。日本的经验显示,更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有效监管环境,让企业家和私人投资者决定发展机遇在何处。
 
现在美国的中国学者程晓农认为,中国政府常提的“市场化”经济改革,不过是表面文章。一旦政府认为经济情况不稳定,就会加强对市场的干预。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上一次股市暴涨的时候,中国政府叫好,股市跌落以后,中国政府试图把股市重新拉起来,号称从5000点起步,很快要上升到10000点。结果政府大量投资以后,反而导致股市大跌,后来股市就一蹶不振了。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对中国政府来讲,市场经济也好,政府干预也好,都是服从同一个目标:经济维稳。”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中国在过去10年的高负债也造成经济改革的失败。运营不良的国企不受市场影响,不按商业规则,能够继续从银行获得借贷。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也令中国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增长。
 
来源:RFA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