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了。继人机大战李世石败给阿尔法狗之后,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向人类学习的“智商”就让人细思极恐。3月23日,微软发布了一款叫Tay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社交平台Twitter,Kik(手机聊天App)和 GroupMe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ai20160326950905954
  
微软在Twitter上推出了一位清纯可人的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少女聊天机器人,叫Tay,让她可以通过和网友们对话来学习怎样交谈。Tay被定位于18到24岁的美国年轻人,微软对机器人的交流内容并没有做任何设定,希望通过和网友进行对话学习,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交流体系。用户只需在Twitter上@TayandYou就能得到Tay.ai的回复。
 
结果还不到一天的时间,画风就开始突变,Tay从一个清纯无知的少女,被教成了“满口政治不正确的纳粹”,各种爆脏话,不但说自己喜欢希特勒,还说911事件是小布什所为。
 
根据微软此前的设定,Tay能给用户讲笑话,或者评论你发给她的照片,还能回答你的问题。
 
Tay在Twitter网站上的账户为@TayandYOu。Twitter用户受邀通过@TayandYOu与Tay交流。其他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可以在免费信息发送工具Kik或群聊服务GroupMe中将Tay添加为好友,从而与她开始对话。
 
如果用户想要与Tay.ai“分享信息”,在@TayandYou之后,这款机器人就会追踪该用户的昵称、性别、喜欢的食物、邮政编码和婚姻状况。
 
微软称:“Tay的设计目的是与人进行交流并为其带来娱乐,能够通过休闲幽默的对话与人进行线上互联。Tay越是与人聊天就会变得越聪明,因此与她进行对话的体验将可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据悉,Tay由微软技术研究,必应(Bing)团队开发,可通过海量的匿名公开数据学习如何与人类沟通。另外,与Tay共事的还有包括即兴喜剧演员在内的一个团队。
 
但这种设计所带来的一种不幸结果是,Tay在与人类交流的过程中被“教会”了像纳粹主义同情者、种族主义者和种族灭绝主义者那样发布Twitter消息。同时,试图与其进行严肃对话的用户也发现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他们指出Tay似乎对流行音乐或电视不感兴趣。还有人猜测,Tay如此之快地就降格至与人类进行不合适的聊天对话,可能表明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有人在Twitter上问Tay:你支持种族大屠杀吗?
 
Tay回答:我支持,真的。
 
除此之外,Tay还发表了大量不当言论。比如“希特勒是正确的,我讨厌犹太人。”“我讨厌女权主义者,他们应该去死,并且下地狱。”
 
在Tay“变身之后”,瞬间Twitter上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微博用户@fall_ark 从外媒翻译了一些网友保存的截图,能清楚的看到她的变化……
 
所以,微软在无法控制Tay的情况下,开始忙于删除它发表的各种煽情的言论了。但由于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最后在24号,Tay发布了一条“再见,人是需要睡觉”的内容。
 
针对此事,微软发表声明称:“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Tay是个机器学习项目,专为与人类交流而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它作出的一些回应是不合适的,反映出了有些人与其进行互动的语言类型。我们正在对Tay作出一些调整。”
 
该软件巨头称,它已开始“纠偏”。
 
但是Tay下线后,Twitter网站上的一些粉丝开始质疑,要求其重新回来。其中一名粉丝甚至发起了“公平对待Tay”的运动,要求微软让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己学习”。
 
“让Tay重新上线,让她自己学会明辨是非。”一名粉丝写道。
 
也有人称,机器人这么快学会说坏话,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不过,根据无界新闻分析,Tay出现了这种错误其实也不能完全责怪人工智能,毕竟这些煽动性言论并不是Tay自发说出的,而是被用户问到关于种族、纳粹、同性恋等敏感问题时的回答。或许她还并没有学习到这些知识,也不能筛选和甄别煽动性话题。事实上,这些问题更多是网友们用极端的方式在挑衅Tay,看看机器人到底有多聪明。
 
其实,微软在 2014年刚推出数字助理小娜(Cortana)的时候,用户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关于小娜的性生活。为了避免小娜“被调戏”,微软重新在后台进行处理,当被言语侮辱时,小娜会用生气和不爽来回应。
 
看来,想要在社交平台上红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微软不只是高估了人工智能的能力而已,想走亲民路线,还得先跟上年轻人无底线的机智。
 
微软研究院副总裁皮特・李(Peter Lee)25日表示:“对于Tay无意中发表的冒犯及伤害他人的Twitter消息,我们表示深深地道歉。这不代表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立场,也不是我们设计Tay的方式。”
 
皮特・李说,Tay并非微软发布的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国的聊天机器人“小冰”已被4000万人使用。
 
信源:每日邮报
   
2016-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