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示意图(视频截图)
(大纪元记者杨旭综合报导)中共官方周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较3月份出现显著放缓,凸显美中关税战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强烈冲击。值得关注的是,可靠性相对较高的“克强指数”相关指标显示,4月中国经济活动收缩的更为严重。经济学家认为,即便美中关税长期维持目前水平,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仍将进一步放缓。
周一(5月19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1%,低于3月份的5.9%,也低于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5.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低于3月份的7.7%。
摩根士丹利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消费不及预期的主要拖累因素是“市场情绪减弱”和以旧换新计划的“有效性有所减弱”。
此外,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按建筑面积计算,新开工建筑数量下降了23.8%。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低于路透社4.2%预期。
据路透社根据统计局的数据计算,4月份新房价格同比下降4.0%。据港媒大公网报导,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降2.1%;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降3.9%、5.4%。
澳新银行高级中国策略师赵鹏表示,“房地产行业仍处于下行通道。尽管许多人认为我们正在接近底部,但确切的距离仍不确定。”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4月份经济放缓反映出政策刺激效应减弱、持续的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以及3月份传统高峰之后的季节性需求萎缩。
他说:“政策干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购房者的长期市场视角。持续的经济不确定性和收入不稳定使得潜在购房者越来越谨慎。”
大宗商品行业也出现疲软迹象。4月份中国原油日加工量为1412万桶/日,低于3月份的1485万桶/日,环比下降4.9%,同比下降1.4%。粗钢产量较3月份下降7%。
《华尔街日报》文章分析表示,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海外贸易形势恶化,中国国内经济失去了一些动力,凸显了整体经济对贸易动荡的敏感性。
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失业率从3月份的5.2%降至5.1%。但民间证据表明,一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工厂已将工人解雇回家。
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还显示,4月份全国发电量7111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0.9%,增速低于3月份的1.8%。其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量4月份下降2.3%,1-4月下降4.1%。
耗电量是“克强指数”三项指标之一。2007年,中共前总理李克强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被英媒《经济学人》称为“李克强指数(克强指数)”,更被评为是比官方GDP更靠谱的指标。
路透社报导,伦敦证券交易所高级研究专家陈雪婉(音译,Xuewan Chen)表示:“4月份恰逢贸易争端不断升级,这可能对制造业的电力消耗产生了影响。”
分析人士表示,周一公布的工厂产量增长放缓数据显示,贸易战对中国工业造成了影响,而工业部门占电力需求的近65%。
根据中共央行5月14日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金融机构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850亿元,同比大降61%,创下最近10个月最低水平,表明中国经济借贷需求疲软。
除了周一公布的上述经济指标之外,5月前期公布的其它指标也显示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仍深陷通缩螺旋。
4月份中共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显示制造业出现萎缩。PMI读数高于50暗示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暗示活动萎缩。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导,中国4月份工厂活动降至16个月来的最低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标跌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企业的情绪受到关税抑制。
工业产出衡量的是制造业、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等行业生产的商品价值,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衡量的则是企业情绪。
此外,4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创六个月来最大跌幅。而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降,凸显经济持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
摩根士丹利在周一(5月19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关税仍然高企以及(中共)应对性政策,通货紧缩可能会持续下去。”
中美双方周一(5月12日)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暂停对等关税90天,中国对美国进口货品关税将由125%降至10%,美国对中国进口货品关税将由145%降至30%。
经济学家表示,短期内,随着美国进口商争相在90天的贸易期限结束前进口商品,中国经济可能会受益于贸易增长。集装箱追踪软件提供商Vizion表示,截至5月14日的七天平均预订量飙升277%,达到21,530个20英尺标准箱。
投行瑞银表示,按美国通常进口的每种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后,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约为44%。投行摩根士丹利也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加权关税税率高达40%,远高于川普重返办公室前的11%。
路透社报导,凯投宏观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上周初达成的中美“协议”将带来一些缓解,“但即使事实证明关税下调是持久的,更广泛的阻力意味着我们仍然预计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进一步放缓。”
“我们怀疑贸易战让家庭更加担心他们的就业前景,因此在支出方面也更加谨慎。”
《华日》也认为,鉴于关税水平依然高企,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额势必大幅下滑。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预计,假设关税维持在当前水平,未来12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将下降三分之一。
除了贸易之外,中国经济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房地产行业疲软、消费者支出低迷以及工业产能膨胀导致价格下跌。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需要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帮助摆脱通货紧缩,刺激更健康的经济增长,比如推行更大规模的借贷和支出计划,改革医疗和养老金制度,让家庭增加支出,减少储蓄。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