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中国经济衰退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下跌。大陆媒体报导,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兴盛的“外汇黄牛”,在消声匿迹多年后重新出现在上海街头。

今年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路走低,5月份破“7”后,近期再度下跌,跌破7.25重要关口。6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107个基点,报7.2208。截至同日下午4点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2423,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2487,日内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失守7.26关口。

6月30日,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26和7.28的关口,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新低。

《第一财经》近日报导,经过实地走访,到6月29日止,多家大中小型银行的挂牌汇率,美元买价普遍介于人民币7.17至7.18元间,美元卖价则普遍介于7.25到7.26元间。

以兑换1万美元为例,按照6月29日的中间价来计算,需要约72,600元人民币,但按照今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最低点6.6817来计算,仅需要约66,817元人民币,前后相差了5783元人民币。

报导说,在人民币今年来不断贬值,且最近贬势加剧下,近来民众的“换汇热情”有所提高,美元兑换热催生了不少“外汇黄牛”生意。

在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上海分行门口,有不少街头外汇交易商在“守株待兔”。其中一名自称“小方”的“黄牛”说,“我比银行划算。收美元比银行高1~2个点,卖比银行低4个点。最近来找我换美元的客户还是不少的。”

上海民众李先生每两个月都要向在国外念书的孩子汇款,每次要汇2500至5000美元不等。他表示,没想到人民币现在还在贬值,“早知道之前就多汇一点了,现在相较今年初,价格差太多了”。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的上海分行经理表示,因为担心人民币再贬值,最近不少有意前往美国的客户来换美元。其中,甚至有人一次就把1年5万美元外汇额度换到满的。

对于“外汇黄牛”,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可能并不陌生。

中共所谓“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国内禁止外币流通,中共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即外汇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当时一些想出国留学或探亲的人,尤其需要外汇券来换美元。在外汇管制很严格的当年,使得“外汇黄牛”在外汇市场上相当活跃。外汇券行情一路走俏,黑市的兑换价格往往高出同等面值人民币20%以上。

直到专供境外人士使用的“外汇券”取消、停用后,“外汇黄牛”才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逐渐消声匿迹。

受中国国内外综合因素影响,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

6月30日,中共央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声明称,会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

在经济疲软,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共官方7月1日宣布央行的人事变动,由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接任央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的央行党委书记职务和易纲的央行党委副书记职务。易纲自2018年起还兼任央行行长,目前仍留任。

不过,《华尔街日报》报导称,潘功胜可能在接任央行党委书记之后,再由官方任命为央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