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关税有所上升,但中国的出口同比变化不大。图为中国山东青岛港的集装箱码头。

正如许多新兴市场与美国的金融周期紧密相连一样,一些制造业规模较大的亚洲经济体也发现自己与中国的实体经济周期联系在了一起。这些经济体将面临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放缓的挑战。

在全球密切关注跌宕起伏的美中贸易战之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在海外激起阵阵波澜。

正如许多新兴市场与美国的金融周期紧密相连一样,一些制造业规模较大的亚洲经济体也发现自己与中国的实体经济周期联系在了一起。

东亚和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尤其是台湾和韩国等成熟亚洲经济体,这些地方面临着如何适应中国增长放缓的挑战,这种压力将持续数年之久。政府部门必须习惯于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一趋势,否则就会让自己的经济政策在事实上被中国所支配。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脚步一直在放慢,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心债务快速积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已降至将近30年来的最慢水平。限制借贷,尤其是公司借贷,将意味着经济扩张进一步减缓。

台湾和韩国深深嵌入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供应链中: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公布的2015年(有数据可查的最近一个年份)数据,当年韩国和台湾出口增加值分别有33.7%和43.8%来自中国大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 IMF)目前对台湾和韩国2020年的增长率预期分别为1.9%和2.2%,基本看齐发达经济体相对温和的增长速度,对两者2019年的增长预期均为2%。直到2015年左右,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速都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甚至更高。

即便这种不怎么高的增长预期也是基于中国经济增长5.8%的假设做出的。如果中国经济放缓的幅度超出预期,或是中国增长数据确实被夸大,那么对相邻经济体的冲击会更加严重。

虽然关税有所上升,但中国出口同比变化不大,进口则下降5%左右。中国进口需求减少将给韩国和台湾带来压力,这两个经济体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都很大,这在全球范围内比较罕见。

受到影响的也不仅仅是贸易。每年有数百万中国游客赴台湾和韩国旅行,经济放缓可能会削弱大陆游客赴海外旅游的意愿。

财长和央行行长无法改变经济重心的方向,但承认这些经济体需要多年持续的经济支持来缓解不利影响。

台湾和韩国目前的政策利率分别为1.375%和1.25%,央行在应对经济放缓方面只有不大的行动空间。财政方面的空间更大一些。这两个经济体的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都未超过40%,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整体水平。

这两个经济体都应该警惕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人们错误地以为,几十年来日本经济的萎靡不振证明了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已经失败。实际上,日本的逆周期支出只是断断续续进行的,而且增税措施多次中断了经济的小幅复苏。

首尔和台北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中国经济放缓在所难免,但如果决策者愿意采取必要举措,这种负面影响是可以缓解的。

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