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工作适合人机共事,机器人效率高,但须真人监视,工人不会从中消失,不过学习适应的压力大增,职业伤害案例也增加。机器人制造商说,机器人是设计来处理枯燥重复以及耗费体力的工作的,但实际运用后,他们发现,在密闭空间,半吨庞然大物和工人一起,工伤案例以及工人的心理压力都增大。

耶诞节前赶出货期间,在辛辛那提亚马逊仓储操作机器人的泰隆(Amanda Taillon)隔着铁篱笆,看着一整队6呎高的机器橱柜迅速来回。她的工作是进去里面,让穿梭中的机器人停一下,把掉在地上的一箱玩具捡起来,或者“指挥”交通,避免机器人大军“塞车”。

“你在那儿,可以听到它们四处移动,但看不到它们,不禁会想,这些家伙从何而来?一开始,还真让人神经紧绷呢。”

亚马逊和愈来愈多公司要求员工习惯和机器人共同工作,泰隆已逐渐适应把亚马逊20万机器人大军当“同事”的工作方式。

机器人让生产力提高,营运成本下降,仓储出货业已少不了它们。零售业者说,如果没有机器人,你在网络下单的次日,他们无法及时把包装好的货物送到你家门口。

目前,劳工还不用担心仓储作业完全被机器人替代,但人机共事的作业环境对人类健康、安全与士气所造成的伤害,愈来愈令人担心。

芝加哥伊利诺大学都会经济发展学教授古特力亚斯(Beth Gutelius)现场查访过种作业环境,并和工人交谈。他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驱动的仓储作业,让人类的工作量提高、对员工造成速度要跟上的压力,让员工疲累不堪。

他说,人工智能软件监视工人、微调工人行为,虽然提升了生产力,却难免造成薪资停滞、离职率升高、工作经验品质下降等副作用。

来源: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