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一场大火后驱赶外来”低端人口”,暴露官方只求效率、不体恤民情的心态。为治疗”大城市病”,将低收入族群排拒在外,只益发凸显而无法解决贫富悬殊问题。

这场风波源于11月18日晚间,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聚福缘”公寓夺走至少19条人命的火灾。

北京多区随即展开消防大检查,以”消除安全隐患”为由,强势清理住商混合的违章建筑。许多在北京谋生的外来”低端人口”顿时流离失所,拎着行囊与家当,在寒风中寻觅下个落脚处。

这半个月来,”拆”成了北京官方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指导方针。至于失去住所的弱势族群何处去,官方几乎不曾闻问。直到在网路延烧的舆论怒火”炸锅”,地方官才被动地亡羊补牢,动身探访基层,呼吁”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

事实上,北京官方这波铁腕清理,并非毫无来由。为解决各种”大城市病”,北京市近年一直在纾解非首都功能。以往热闹的批发市场一个个拆掉,路边摊贩一天比一天少,外地人在北京城区讨生活愈来愈难,只能不断往外迁移。

就连长居在城中心的老北京,也逃不过官方强行征地、铁腕拆屋的命运。

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一处胡同中,老北京潘敬瑜住了30、40年的老房子,部分被划为征地地段。眼见邻居在官方强硬姿态下纷纷迁出,他下定决心不搬家。

岂料某天晚上,铲车强行动工,硬是把潘敬瑜的房子拆了9成。如今这栋屋子面目全非,屋顶全没了,只剩完全看不出餐厅样子的地面上,还摆放一些仅剩的杂物,连”家徒四壁”都称不上。

面对毫不讲理的官方,束手无策的潘敬瑜感嘆:”还能怎么说,就只有无奈。”

这几年,北京政府不断将本地人往外送。好一点的,有产权置换和搬迁补偿待遇。这些老北京迁居后,陆续盖起的高楼住宅逐渐成了外地人的天下,但也只有负担得起的外地人能留在北京的心脏地带。

住不起的外地人,以往多群租在生活条件极差的地下空间,成为”蚁族”。自从北京市2011年下令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不得租人居住后,务工或从事快递、餐饮、清洁和垃圾清运的”低端人口”,大多只能往城市边缘发展。

如今,北京改造清除”蚁族”后的庞大地下空间。位于亚运村的”地瓜社区”,将防空洞改建成集剧院、绘画室、图书馆、健身房于一身的公共空间,环境清洁明亮,成为当地政府对外宣传的模范之一。

一手打造”地瓜社区”的设计师周子书坦言,北京人口超过2100万人,已是座饱和的城市,还面临资源过度集中、分配不公的问题,现有公共设施完全达不到整个城市扩张的需求。

他表示,若从城市治理角度出发,今天的北京就像纽约和伦敦,鼓励有知识、才华和资本的人士进驻,无法欢迎所有人到当地发展。

但一座城市发展,必定少不了维持城市基本机能正常运作的基层民众。这段时间北京”低端人口”之所以引起舆论关注,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理应获得与贡献更加匹配的待遇。

中国大陆官场一向是绩效导向,无论立意是否良善,为达目的,往往宁愿牺牲民众利益也在所不惜。但这种施政作风完全违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形间只加深民众对官员的反感。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0月在中共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但民众更在意的,显然是官员”心中有没有人民”。北京官方如果没有从这场风波中学到教训,类似事件恐怕只会一再发生。

来源:中央社

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