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的中共十九大是近期海内外舆论的焦点。日前大陆知名学者邓聿文在美媒表示,“十九大”面临人事安排、意识形态、全面改革、经济增长等四大问题的挑战。

中共党校校刊《学习时报》前副总编邓聿文6月7日在《纽约时报》投书分析了上述四大挑战。在人事安排方面,他认为,中共党内派系围绕权力的布局肯定会有一番明争暗斗,习近平是否真正具有权威,将在人事布局上体现出来。

文章说,有三个因素可能给人事安排增加变数。一是反腐随时可能打乱相关人事的布局。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有腐败嫌疑的体制里,各派系必然会藉反腐将反对者拉下马。未来几月若有更高层官员腐败案出现,也不奇怪。

二是王岐山的去留会影响到政治局和常委的人事安排。若到时已届69岁的王留任,将打破中共之前形成的常委年龄限制惯例。

三是胡春华和孙政才能否“入常”。胡、孙被视为习之后的中共第五梯队领导人,若他们“入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牵制习的权力。

在指导思想或意识形态的挑战方面,作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中共的一个软肋,目前的这套意识形态没有多少说服力。当局的指导思想如果不能借鉴、揉进一些普世价值,还是坚持中共僵化的政治观,将很难让人产生认同,社会就将继续分裂下去。

第三大问题是全面改革的挑战,“十九大”能否重启改革很关键。这里的改革不单指的是经济改革,而是包括社会改革、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之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改革计划中的大多数改革并没有实施,如国有企业改革等。

第四大问题是经济增长的挑战。经济增长与改革有关,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之所以大幅下滑,一个重要因素是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停滞所致。

文章说,中共害怕政治改革会引发大众对民主化的诉求,因而尽量用经济改革来代替政治改革。然而,没有大众的政治参与和独立司法,权力就不可能真正受到约束,利益集团攫取改革和发展利益的格局就不可能真正打破,经济改革就不可能有突破。

文章最后说,上述四大问题不仅局限于“十九大”,至少在“十九大”后的五年内都存在。如果当局继续采取鸵鸟态度,后面会发生什么就很难预料了。

随着“十九大”的临近,不同渠道传出不同版本的中共十九届常委名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王岐山是否留任。

最近,身在海外的富豪郭文贵频频爆王岐山家族的负面信息,并多次提及“老领导”与其联系。《纽约时报》认为,郭文贵可能得到某些中共党内人物的支持,试图影响中共政局。

有关郭文贵背后的“老领导”,外界分析多指向江派前常委曾庆红,甚至是江泽民。

时政评论员石实说,这些负面信息针对王岐山而来,目的就是阻止习近平的最重要盟友王岐山留任常委,可以看出习江斗围绕常委人选已步入白热化程度。

5月31日、6月1日两天,中共9名副部级落马高官被密集判刑,其中4人被判无期徒刑。海外时政评论员文昭分析,这是习近平力挺王岐山的一种表示。习王之间有裂痕的传闻,可能让被查处的官员或正被调查的官员有“咸鱼翻身”的想法等。

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王岐山推行的反腐“打虎”运动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至今已有29人被查,大多是江派大员。

大纪元记者庄正明综合报导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