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天赋,又勤奋,可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在自由社会里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受中共一党专制之下的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管是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背景,都深深地受到党文化的毒害。因为党领导下的中国,就是需要子民们听话,顺从。而不是思维开阔,具有创新的新生代。

下面是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斌对中国学生的担忧。

第一点: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时,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我所在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顶尖金融院系培养出的博士没有被顶尖的金融专业聘用,在业界也许算是一种失败。

耶鲁大学(图片来源:Pixabay)

第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似乎没有一个华人CEO。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比如,几年前美国主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没有一个给中国裔。尽快后来一些印度裔谢绝了,但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失望?当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文化和教育都受到党文化的毒害,而印度没有党文化。考虑到中国毕业生在业界的发展和影响力,让很多著名的私立大学不再招收中国学生。因为私立大学要维持自己在业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如果学校因为在某些方面的声誉下降,也会影响到社会成功人士和企业对学校的捐助和支持,这可是私立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党文化中的专制心态也表现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在陈志斌教授所任职的耶鲁大学,就曾遇到一些非常聪明,才华遥遥领先的中国学生。他们在选择专业时,并不是出于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有兴趣、有激情去开拓和研究,而是“因为父母要我这样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学都这样做”,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才选择所学的专业。

既然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真实的兴趣而为,那么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最后在职场上表现一般甚至较差,就不足为奇。赶鸭子也许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很多人往往是根据父母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去选择“最好”的学校和专业,等于让子女去过一种父母认为好但子女自己未必认为好的职业和生活。有时候,这实际上是迫使子女去实现父母自己没有能实现的专业梦。

有的人是随大流,去追求大家都认为最好的哈佛、耶鲁或者北大、清华。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哈佛耶鲁好、北大清华好”时,他们也说不上来。而对于美国社会来说,好与不好,是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所决定的。

在物质产能过剩、物质这么丰富的今天,温饱不再是个问题。父母可以给子女最重要的礼物是给他们提供经济条件,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选自己喜爱,有激情的事业。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女的父母显得太自私、太不尊重子女,这包括学校、专业、工作和婚姻恋爱。

中国党文化鼓励民众“听话”和“顺从”

之所以中国人跟美国人、印度人的差别这么大,也当然跟中国政府鼓励“听话”“顺从”紧密相关。在中国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等周边的人都教你“乖乖听话”、听长辈的话。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比自己年长的,都要小声讲话,要顺从听话,不能挑战长者和权威的言论。

正因为从出生开始,二三十年之内,周边大多数人都比自己年长,都是自己必须要顺从听话的对象,所以,每个人在成长的二三十年里都会被驯化得乖乖的,没机会锻炼讲话辩论。长大后即使想学习辩论、学习作报告演讲技巧,也很难改变从小被迫养成的“听话不作声”习惯。

在中国,别人说“你的孩子好听话”是对你子女的表扬,父母也会因此而欣慰。而在美国社会,从来没有美国人以这种话去夸奖孩子的,因为美国人会认为“听话”“顺从”是贬义,是没有个性的表现,因此,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

美国学校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看,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不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从领导的话,就像机器人似的只会听从指令,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开端。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很自然就会有思辨能力。

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