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近三年处置了8.8万亿元的不良贷款(图片来源:misledum/Adobe Stock)

(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3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银行业近三年处置了8.8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规模超过之前12年的总和。在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经济不断下滑的同时,金融系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3月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介绍了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有关情况。其中,针对近期各大银行出现不同程度不良贷款的现象,郭树清在会上回应称,从2017年至2020年,中国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超过之前12年的总和。

郭树清断言,在2021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力度比2020年更大。

郭树清表示,中国每年贷款增速保持12%左右。但去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贷款增速较快,且量巨大,不过仍未超过13%。

为什么不良贷款为何呈现出上升趋势?郭树清解释,(COVID19)疫情发生以后,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肯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还款就会有困难,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状况,更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所以,不良贷款上升是必然趋势。“事实上,2020年我们已经开始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

郭树清直言,眼下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银保监会也正在和各家银行沟通。但同时,2021年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还会增长,甚至会延续到2022年,因为有的贷款期限比较长。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不良贷款认定的标准是,逾期90天未偿还的贷款,就要划分为不良贷款。

根据国际金融业标准和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中国的银行将急需注入大笔资金作为不良贷款准备金以防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筹资困难会让COVID19疫情期间本就利润锐减的银行业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中国央行大量释放货币,也是导致金融风险高企的一个原因。

1月26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报导,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主办的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杠杆率上升得非常快,202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5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杆率大幅上升,自然会导致未来的金融风险。

马骏表示,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习惯层层加码,把地方的GDP目标订得很高。这种靠借钱来投资拉动GDP比其它方法当然比较容易,但因此也加大了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一般认为,高负债的初期或许可以创造经济繁荣的“奇迹”,但长期来看,虚假的经济繁荣必定引发泡沫化经济。

马骏提到,有些领域的泡沫已经显现。他举例,2020年,中国几个主要的股市指数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牛市,不可能与货币无关。另外,上海、深圳等地房价涨得不少,这些都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有关。

1月12日,中国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社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分项数据中,居民户贷款同比少增8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493亿和432亿,一方面反映出COVID19疫情蔓延,民众消费意愿减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房地产调控收紧拖累民众购房意愿,后续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或将承压。

郭树清3月2日称,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仍然较大,是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

郭树清警告称:“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他表示,个人持有过多房产,将来市场如果下来,那么个人财产就会有很大损失,比如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本金和利息,那么经济生活就发生很大的混乱。

来源:看中国